据报道,建于清朝时期的荥阳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与康百万庄园相似,秦家大院见证了家族式豫商的兴衰
据介绍,坐落于荥阳市高村乡油坊村的秦家大院(又称秦氏旧宅),是殷实财富的代表。它们,修建于清朝时期,存留的10多处3层碉楼式建筑,傲然矗立黄河岸边数百年,见证了一个豫商家族的兴衰。
豫商的发展虽没晋商、徽商那样有名,但在中国商业史上,它拥有的地位亦不可小觑。在荥阳市高村乡油坊村,存留的清朝时修建的10多处古民宅,见证了古代豫商创业的历程。
秦氏家族的家庙建筑布局呈现前庭院、后住房的特色,其后院是一座3层楼的房子,一楼用砖头垒砌成窑洞状,从旁边侧门拾阶而上,攀登至二楼,可见地面平坦,铺设的砖头经多年踩压,表面出现圆滑。二楼约50平方米,四周摆着青条石刻秦氏家谱,墙壁已显斑驳。
作为秦家后人,秦川是这个家族博兴的核心人物。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五子周定王的女婿,依靠这层关系,精明的秦姓人很快富甲一方。到了清朝,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做生意富足的秦家人返乡建楼院、修祠堂。众所周知,留存于世的巩义康百万庄园,显现了豫商的富足实力,而秦家大院,同样成为一代豫商的实力代表。
出秦氏家庙西行约200米,可见多座3层古建筑与现代民房并肩而立。虽经数百年的洗礼,但它们“身上”透出的厚重气息,使得现代建筑失色不少。
十多处清代建筑中,有几处破败不堪,墙壁、门头及砖头缺失。作为秦家大院(也称秦氏旧宅)的“镇院之宝”,竖立大院门口的碑铭显示,2006年它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院修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分前院、后院,由7座主体建筑构成一座两重封闭式四合院。保留的这座院子,对研究清朝中原民居建筑特点、社会风貌及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走进秦家大院一号院,一堵东屋的山墙正对着大门,墙面已经修缮完毕;东西厢房,与南北庭院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座四合院。两名工匠,正修筑一个正方形水缸,“这是当年的主人,饲养鱼的地方。”据施工人员介绍,他们已对秦家大院修缮一年多了,从目前的工程量来看,还需要月余时间即可完工。
业内人士认为,和云南丽江、湘西凤凰古城等相比,古城开发起步晚,有许多的路要走。他们的成熟经验,像古城与现代城分开、修旧如旧等,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