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金融风暴继续向全球蔓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笔者呼吁,全球加强金融
危机管理合作非常重要,那种“各扫门前雪”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美国全球危机公关成效显著
金融危机管理合作是各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渗透和蔓延的危害,根据金融危机管理预案和程序而直接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从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管理是一种最典型的公共产品。
在美国国会通过《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后,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急于向全世界兜售他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美国财政部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公关已全面展开。他们深知,在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单靠美国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10月3日救市计划通过后,保尔森所率领的财政部就夙兴夜寐地游说全球机构和市场投资者,同时在内部组建金融稳定办公室实施救市计划;8日,保尔森亲自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疾呼“加强全球在市场上合作”,并呼吁二十国集团(G20)高层召开特别会议;此后,还进行了一系列危机公关工作。1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会见到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时宣布,美国将于近期就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主持召开一次国际峰会,并强调,各国领导人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参与解决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且防止将来再次出现类似危机。
欧洲效仿美国救市行动
在欧洲,此次危机似乎是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当危机出现时,欧央行一度大规模对银行贷款,额外的资金并未使储户或者投资者恢复信心,欧洲股市的表现甚至比美国股市更差。10月10日,欧洲开始展开大规模救市措施,爱尔兰政府官员和银行高管讨论对该国商业银行可能的救助计划。德国总理默克尔及财长史坦布律克承诺担保所有的银行存款。丹麦金融业也已与丹麦政府达成一项旨在支持市场信心的两年期担保计划。15日,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瑞士央行宣布联手向金融机构注资2540亿美元。这是欧洲多国央行为纾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而出台的“无限额”注资计划的第一个举措。17日,德国联邦议院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政府提出的近50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以稳定陷入危机的金融市场。[next]
金融危机管理需全球联动
当前,应建立起一套覆盖全球的金融危机管理合作体系,以提高全球对金融危机的应变和快速处理能力。其运行架构可借鉴EMEAP体系,其相关机制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行长级会议机制。以正式行长会为主。一般每年年中召开一次,紧急情况下可以一年不定期召开多次,由各成员轮流主办。主要议题包括:讨论近期全球及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听取副手级会议及各工作组机制工作汇报、批准有关方案及计划等。第二层为副手级会议机制,主要包括副手会及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会议。前者侧重推动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标准及准则的制定与实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后者主要是牵头全球宏观经济监测及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等金融稳定领域的合作。第三层为工作组会议机制,包括金融市场、银行监管、支付结算3个工作组及科技局长会议机制,主要是研究和落实相关专业领域的合作。
此外,应重建国际金融新体系。这次由美国金融危机扩散进而形成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在日益联动的国际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效应使得各国经济越来越容易被处于金融主导地位国家的金融政策所绑架。因此,面对日渐失控的国际金融体系,各国以及国际经济组织应该行动起来,从国际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入手,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赋予国际金融组织更大的责任,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针对金融危机拿出前瞻性的应对预案。关于这方面,美国应该认真反思,并且真正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考虑,在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方面能够将功补过,做出贡献。
审慎把握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进程。一国在金融体系发育尚不成熟以及相关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条件下,是不能解除资本管制的,可以说,这是一道行之有效的“防火墙”,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引致经济的动荡乃至金融体系的崩溃。这就要求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审慎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严格监控国际热钱的非法进出,防范投机资本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建立问题银行紧急救助机制。救助问题银行的目的在于尽快控制危机,以保持金融稳定。对问题银行的救助,股东、银行同业、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出现问题时,首先应立足于自救,这是应对危机的内部因素,也是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才是外部救助。政府、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存款保险机构、银行同业、资产管理公司等作为外部救助的主体,要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多元化协调、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救助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行政的和市场的救助手段,对问题银行实施救助,以维护社会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防止危机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