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央视的又一轮炒作,二套房贷收紧的误传又一次浮出水面,各大媒体纷纷开专栏谈二套房贷问题,殊不知,这是又一轮的拐点论。
有关二套房贷的政策大体有几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07年9月和12月,银监会两次会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通知”,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监管,坚持采用审慎的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同时开展房地产贷款专项调查,要求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对规范和引导二套房信贷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2009年02月26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银监会多年来在五方面措施,坚持持续风险监管和审慎风险监管。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当前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刘明康称,多年来银监会在持续风险监管和审慎风险监管方面坚持做了这么几件事:
第二条:严格实施二套房政策,积极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第三阶段:2009年6月23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向各地银监局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对银行机构加强信贷管理进行窗口指导。此次下发的《通知》再次强调了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并特别指出,要防止企业利用票据贴现套利等造成信贷资金“空转”,不得通过贷款转存等手段虚增存贷款,不得脱离客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发放贷款。《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对内部业绩考核机制进行一次必要的调整,合理确定和调整存贷款及利润等考核指标,取消对存贷款时点指标的考核,当前首先要防止月末、季末“冲规模”现象;还要淡化对规模、速度的考核,替之以对增长质量、风险抵御和控制能力的有效考核,防止因激励不当而导致弄虚作假或短期行为。《通知》再次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以及国家产业政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信贷资源有效配置到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严格限制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授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银监会一贯的思维并没有改变,而目前也没有新的政策出台。只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如何定位二套房,按银监会的意思,二套房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但是国办意见却不是这个解释。改善性二套房不在银监会限制的范围内。
迅猛的地价房价上涨速度带来的炒作目的是制造舆论,最后带来政策的全面转向,重拾打压房地产政策。但是,08年的局面不会再重来,管理者经过前述五年的政策实践,对房地产的规律认识越来越清晰了,指望回到全面停滞的08年,是极为弱智的思维。
一收就死是无法改变的,原因是楼市深层问题无法改变,不论是经济全局,还是楼市本身,成长是最大的难题。房价问题长远看,上涨是一定的,而且上涨的幅度必然超越其他资产的上涨速度,原因是严格的土地供应政策,也来源于日益趋紧的土地供应现实。
房价贵了,你可以不买,但是不买的结果只有收紧土地供应一途。这个决定权目前不完全在政府。暴跌别指望,继续采取收紧的政策只能带来市场的报复,09年土地房价暴涨的局面,原因是08年全面停滞的反弹。楼市回暖归结于炒房,对于市场的预测全面失准是央视的一贯风格,他们的炒作因为中央电视台的位置,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们眼里代表的是中央政策,代表的是中央精神。但是,他们只代表自己。
即使同样作为管理者,央行银监会意见也从来没有统一过。在上一轮的政策实践中,主管部门的意见从来也没有统一过。原因是对楼市的看法大家争议很大。但是楼市政策的走向告诉我们,重拾打压绝对不会是未来抑制地价房价上涨的政策方向。
重申二套房贷政策,与信贷规模有关。前五个月,国家计划信贷投放2.76亿已经超额完成30%,收紧信贷,特别是高速增长城市房地产信贷规模是有益的。但是,暗中松绑绝对不是普遍现象。所以杭州的情况不会大面积发生。对整体楼市的影响极为有限。
楼市的发展将继续在既有轨道上前行,这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